
依據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文件規定,收集化工園區的各類基礎資料,實地勘查區域自然條件,真實掌握化工園區內現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規劃情況。風險評估主要內容包括:
(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化工園區所在地區的綜合經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區域位置、轄區面積,資源、人口、教育、交通、文化、醫療情況等。
(二)周邊環境。化工園區周邊5公里范圍內的居民點、學校、市場、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和設施分布情況,集中區內常住居民的分布情況。
(三)自然環境。化工園區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
(四)規劃情況。化工園區總體規劃、產業定位和產業特點,用地規劃、企業分布、化工園區總平面布置圖,化工園區封閉管理情況等。
(五)化工企業基本情況。化工園區內的化工企業名稱、所處位置及占地面積,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分類及其儲存情況,涉及的監管危險化工工藝情況等,企業間上下游產品銜接情況,集中區內非化工企業、民用設施分布情況等。
(六)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分布。化工園區內涉及重大危險源的企業及其分布,重大危險源的等級和監控措施,化工園區重大危險源集中監控情況等。
(七)應急救援準備情況。化工園區專門消防站建設和運行情況,企業專兼職應急隊伍的分布和特點,環境應急監測、應急救援物資、醫療救護(包括依托的醫療救護能力)、氣防站設置和應急響應的時間,化工園區應急指揮和監控信息平臺建設情況等。
(八)生產安全事故記錄。化工園區近5 年內危險化學品事故和其他事故總體分析以及各事故企業名稱、事故類型、人員傷亡、事故原因和事故處理、采取的對策措施等。
(九)交通運輸情況。在化工園區內從事危險化學品運輸的企業及其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從業人員情況以及危險化學品運輸線路以及主要運輸的危險化學品種類、數量及流向等,化工園區內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情況,包括輸送介質、流量、壓力以及管道起始位置、埋地或架空、管理方式等。
(十)公用配套設施現狀及規劃。化工園區內供電、供熱、供氣及通訊系統,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碼頭、鐵路、給排水、公用管廊(含地下管線)等。
(十一)安全生產管理現狀。化工園區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人員基本情況、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分工、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及目標考核情況,日常安全管理情況等。